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近期向四家美国零售企业发出警告函,要求它们严格遵守 “Made in the USA” 标签的相关法规。
其中,亚马逊和沃尔玛被直接点名,警示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不得随意对待 “Made in the USA” 标签的使用。
(图源网络)
沃尔玛已明确表示,会对违规行为 “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而亚马逊虽尚未正式回应,但老卖家们都清楚,接下来平台对标签的审查,很可能比黑五前的库存盘点还要严格。
亚马逊严查标签造假行为
(图源网络)
FTC 规定,使用 “Made in the USA” 标签需满足 “全部或几乎全部在美国生产” 的标准,具体包括:
△ 最终组装在美国完成;
△ 加工环节在美国进行;
△ 所有或几乎所有零部件为美国生产。
“美国制造” 这一标签具有不小的商业价值。业内人士都知道,正确使用该标签,产品溢价能提高 15% 到 30%,点击率也能增长 40%。
美国消费者愿意多支付三成的费用购买 “本土生产” 的产品,在他们看来,这一标签代表着品质的保证和供应链的安全。
(图源网络)
几年前,某卖家在亚马逊美国站销售蓝牙耳机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动了歪念。他在产品描述中写着 “加州设计,美国组装”,却在包装上刻意隐藏产品的真实产地。
这样做的效果立竿见影,产品价格直接翻倍,还冲到了 “American-made headphones” 类目的前排,单月盈利几十万美元。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就因消费者投诉其产品实为中国制造而出现问题。亚马逊没有给该卖家辩解的机会,冻结了其几十万美元的资金,店铺也被永久关闭,到手的利润还没留存多久,就赔光了家底。
(图源网络)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部分不良卖家铤而走险。他们有的伪造产地证明文件,有的在产品包装和宣传页面上故意模糊真实产地信息,更有甚者直接将原产地标签换成 “Made in the USA”。
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市场上关于 “Made in the USA” 标签造假的投诉不断增加,消费者和本土卖家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
FTC 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未来对这类违规行为的处罚将会更加严格。
2021 年至 2024 年期间,FTC 在 11 项打击虚假使用 “Made in the USA” 标签的案件中,共罚款 1580 万美元。
卖家需确保标签使用规范
(图源网络)
卖家朋友们需高度重视:亚马逊即将对商品标签进行全面严查!
即便是并非 “虚假标注” 这类严重的违规行为,任何基础运营标签的不规范同样会带来风险。
儿童玩具
若未按要求标注适用年龄、安全警示与 CE 认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消费者可依据相关法规向卖家索赔。
电子电器产品
缺少 CE 或 FCC 认证标志,可能已违反当地电气安全法规,面临行政处罚乃至召回的风险。
(图源网络)
在仓储与物流环节,标签不合规同样会造成损失:
FNSKU 标签错误
会导致商品与系统信息不匹配,造成库存数据失真,出现缺货或积压的情况。
运输标签问题
容易引发发运延误或错发,影响上架效率与资金周转。
此外,若缺失类目专用标签、操作警示标识等特殊合规标注,产品甚至可能无法进入特定的销售类目或市场,严重限制店铺的拓展空间。
总之,标签不合规会带来投诉、罚款、下架、流量锐减乃至封店等多重风险。
卖家必须按照平台规则和相关法规,确保所有标签信息精准、完整、合规,杜绝侥幸心理,以维护店铺的稳健运营和长远发展!
海外仓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跨境市场的波动性,海外仓凭借自身特点,能从多个方面为卖家提供有力支持,具体优势如下:
降低物流风险
海外仓将货物提前存储在目标市场所在国,减少了长距离跨境运输的依赖,可有效规避国际物流环节的不确定性,保障货物供应的稳定性。
提升配送效率
海外仓位于目标市场境内,能实现本地发货,大幅缩短订单配送时间,提升客户收货速度。在市场需求波动时,快速的配送服务可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帮助卖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应对政策变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跨境贸易政策时常调整,如关税、进口限制等。海外仓的货物存储在当地,能更灵活地应对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的货物滞留或额外费用增加,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提供本地化服务支持
海外仓还提供贴标、换标、简单维修等本地化增值服务。在市场需求出现变化,卖家可借助这些服务快速响应,确保产品符合当地市场规范,减少因不符合要求造成的销售阻碍。
增强库存管理灵活性
跨境市场需求变化快,海外仓可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库存水平。当需求激增时,能快速补货;需求下降时,可及时调整备货量,降低库存积压风险,提高资金周转率。
像大家熟知的邮差小马在美西、美东、美南分别设有仓库,仓点分布靠近港口/机场,帮助跨境卖家合理分仓,就近发货。在节省物流成本的同时还能高效满足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对卖家们投妥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