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逊每逢大促必扫号的惯例,今年再次应验!
2025 年亚马逊 Prime Day 会员日定档 7 月后,平台五一期间便对北美、欧洲等站点超万名卖家启动审查,超 60% 涉及中国跨境企业,3C 电子、家居等 Prime Day 核心类目成重灾区。
其中,一位主营蓝牙耳机的深圳卖家反馈,其 5 个新注册店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封;还有做家居装饰的浙江卖家,刚上架的 10 款新品因系统检测异常,导致整个店铺受限。
亚马逊扫号行动
知识产权侵权始终是亚马逊扫号行动的 “头号标靶”。
亚马逊 Prime Day 会员日前的扫号事件中,案例层出不穷。某新店铺仅因标题使用 “Universal Fit” 这样看似普通的关键词,就被误判为侵权遭下架;
还有卖家注册的空账号,因系统抓取到其店铺模板与某品牌店铺相似,以 “潜在侵权” 为由封禁;
更有大卖单日痛失 16 个账号,原因是其中一个账号销售的手机壳图案未经授权使用了热门动漫 IP。
平台通过系统实时扫描关键词、设计专利,即便无投诉也可触发下架,更设 “侵权连坐” 机制 —— 单 ASIN 侵权即封杀全店及关联账号。
之前某卖家一款电动牙刷头因外观专利问题被判定侵权,不仅该产品链接被删除,其店铺内其他电动牙刷、充电底座等所有相关产品全部被下架,连同一法人名下的另外 2 个店铺也被连带封停。
近三年扫号数据显示,商标 / 专利 / 版权侵权占比超 40%,相当于每 10 个被封卖家就有 4 个倒在侵权红线。且侵权风险具有 “动态杀伤性”:今日的合规产品,可能因海外专利更新或竞对抢注,明日即成侵权商品。
根据往年数据,预计 6 月扫号潮会再度来袭,建议卖家抓紧做好预防工作!
Temu美区全托恢复一批链接
在近期美国小包关税政策调整、关税降低的利好背景下,Temu 全托管模式的恢复成为卖家关注焦点。此前市场传闻不断,买手积极推动卖家备货提报,似乎预示着全托管将全面回归。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众多卖家发现,在进行商品多站点同步时,其他站点商品无法成功上架美国全托管,后台显示美国站点禁售。
值得注意的是,该全托管为传统模式,并非需要卖家办理产地证的新全托 X2 模式。
事实上,Temu 美国全托管模式确实已在小范围内恢复,但覆盖范围有限。部分普货大爆款链接率先实现重新上架,3C 电子类目也有卖家反馈,其 5 个店铺共 7 条链接恢复成功。
不过,这种恢复并非一帆风顺,恢复后的链接普遍出现两大问题:
销量大幅下滑
卖家反映,即使是曾经的爆款链接,恢复后销量也远不如前,美国全托管链接近乎失去优势,相比之下,欧洲全托管的销量占比稳定在 70% 左右。
多数卖家推测,这可能与 Temu 暂停广告投放、导致站内流量不足有关;
前台价格显著上涨
重新上架的商品,前台售价普遍达到卖家申报价的两倍,这一变化无疑将影响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尽管买手对全托管模式的后续恢复持乐观态度,但就当前情况来看,Temu 美国全托管的全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卖家需持续关注平台动态,谨慎制定经营策略。
海外仓提升抗风险能力
跨境电商平台规则频繁更迭,海外仓凭借其灵活高效的运营特性,成为卖家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核心工具:
突破物流限制
平台常以物流时效、妥投率作为流量分配和店铺评级的关键指标。海外仓通过本地发货,可缩短配送周期,提升妥投率,不仅满足平台考核标准,还能规避因特定线路政策调整导致的物流中断风险。
优化库存成本
面对平台仓储费上涨、库存容量限制等政策,海外仓可按需存储货物。卖家能根据销售数据灵活调整库存规模,避免因长期滞销产生高额仓储费,同时在库存限制时快速补货,维持商品持续销售。
强化客户体验
政策变动导致运营成本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降反升。海外仓支持本地退换货,缩短售后处理周期,有效减少客诉纠纷引发的平台处罚,提升店铺评分与复购率。
把握促销机遇
平台大促规则与报名门槛不断升级,对供货速度和物流响应要求严苛。海外仓提前备货策略,既能确保活动期间快速履约,提升活动参与成功率,也能在政策利好或需求激增时迅速响应市场。
分散经营风险
单一平台政策依赖存在不确定性。海外仓可实现多平台库存共享,助力卖家快速拓展新渠道,降低因单一平台规则变动导致的业务波动风险,构建稳健的跨境电商经营体系。
像大家熟知的邮差小马在美西、美东、美南分别设有仓库,仓点分布靠近港口/机场,帮助跨境卖家合理分仓,就近发货。在节省物流成本的同时还能高效满足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对卖家们投妥的严格要求。